媒體報導

【華興時報】青磚灰瓦間的青春對話 寧港青年同譜融合新篇章-自治區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積極推動愛國愛港愛澳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是愛國愛港愛澳力量的生力軍,是最值得關注與重視的團體。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港澳青年工作並明確指出:“廣大港澳青年不僅是香港、澳門的希望和未來,也是建設國家的新鮮血液。港澳青年發展得好,香港、澳門就會發展得好,國家就會發展得好。” 促進港澳青年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既是歷史的必然,也是港澳繁榮穩定的關鍵所在。近年來,自治區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充分發揮人才資源優勢和政協組織優勢,積極搭建港澳與內地青年交流“橋樑”,促進香港青少年了解國情,增強身份認同感、歸屬感,與寧夏青少年加強聯誼、深度交融、建立友誼,推動愛國愛港愛澳優良傳統薪火相傳。 從課堂到現實於實踐中厚植家國情懷 行萬里路,知家國情。 6月27日至7月21日,16名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等多所大學的香港學子,踏上「北上」的旅程,來到我國西部的「塞上江南」銀川,開展為期25天的實習活動。啟動儀式結束後,參加實習計畫的香港青年與實習單位代表合影。不同於以往團隊旅遊、參訪、座談等「走馬觀花」式的交流形式,此次活動以沉浸式實習為載體,讓香港學子有更多機會與當地人交流,近距離感受內地的風土人情,多維度了解經濟社會發展脈絡。 在寧夏博物館實習的香港學生黎可淇(左)、陳梓彤認真觀看寧夏歷史文物。「我學的是中國歷史專業,報名時毫不猶豫選了寧夏博物館。」香港大學文學院的陳梓彤坦言,實習前雖滿懷期待,但真正接觸後仍覺收穫遠超預期。 「原本以為傳統藝術可能有些沉悶,實際接觸才發現,每一件展品背後都有鮮活的故事,更藏著中國人對歷史傳承的執著。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分子,我們有責任了解自己的歷史,傳承先賢的智慧。」陳梓彤說。香港學生身穿剪紙服飾,感受非遺魅力。 香港專業教育學院的鄧映沛選擇走進寧夏藝盟禮益文化藝術品有限公司,在刺繡、剪紙等傳統技藝的體驗中,觸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 「這些傳統手藝裡藏著中國人的美學與智慧,讓我真正懂了什麼是開放包容、交流互鑑。」她說,身為香港青年,傳承中華文化是責任,這次實習不僅讓她看到了內地的發展活力,更增強了文化認同感和歸屬感。 「回去後,我會把這裡的故事講給身邊人,努力搭起兩地交流的橋樑。」在寧夏圖書館實習的香港學生蔣凱欣整理圖書。 來自香港理工大學的蔣凱欣在寧夏圖書館開啟了實習生活。利用週末時間,她走遍了銀川的大街小巷,從鼓樓的青磚灰瓦到懷遠觀光夜市的煙火氣,從賀蘭山岩畫的古老印記到現代都市的便捷活力,一一收入眼底。 「以前來內地都是匆匆旅遊,這次因工作有了充裕時間,既能在崗位上提升能力,又能在街頭巷尾感受與香港不一樣的城市氣質,特別充實。 「對這些香港學子而言,近一個月的寧夏實習,不僅是職場初體驗,更是打破認知邊界、深度融入國家發展的「成長加速期」。「篩選實習學生時,我們既看重他們拓寬視野、提升能力的意願,更看重其促進兩地交流的熱忱。 「活動主辦單位、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主席譚麗時說,希望香港青年能用心感受寧夏的發展活力,把這裡的故事帶回香港,分享給更多人。專業老師為香港學生講解泥塑製作技藝。 在寧夏的日子裡,香港學子與內地同齡人、師長及各行各業從業者朝夕相處,這份因交往而生的“人心相通”,正是香港青少年“親近祖國”最生動的註腳。而這段充實的實習、難忘的相遇,也正成為他們愛國之情具體而微的構成要素,讓家國情懷在實踐中愈發深厚。
連結報導
【人民政協報】是體驗,更是成長
「寧夏自古以來就是西北諸民族生息、繁衍、聚集、交融之地。遠在4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這裡就出現了原始文明……」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博物館「『朔色長天』——寧夏通史陳列」展覽館內,香港大學生陳梓彤在幾名來自湖南的遊客的歷史。年輕的視角、伶俐的口齒、活潑的語言,全然看不出這是一位剛來寧夏幾天的香港青年。 陳梓彤是透過參加香港青年的「第二課堂」活動來到內地實習的。該活動由香港特區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安排,旨在透過內地實習,幫助香港青年更了解祖國的發展變化。 本次為期一個月的實習計畫由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主辦,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自治區政協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自治區黨委港澳辦及自治區青聯協辦。包括陳梓彤在內的16名香港學生在寧夏實習期間,寧夏博物館、寧夏圖書館、寧夏廣播電視台、中國工商銀行銀川東城支行及部分非遺文創公司等單位負責提供豐富多樣的實踐機會,讓來自香港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柴灣)學生等多所大學的感受和歷史發展的潛力。 獲得這次實習機會,陳梓彤很珍惜。 「當我得知自己要在博物館擔任講解員時,我一心就想著該如何為遊客講好寧夏故事。」陳梓彤說,剛開始時,她每晚都會花上一兩個小時熟背、溫習基礎版本的講解稿,然後翻閱有關寧夏歷史、趣聞的書籍,增加知識厚度。 「前輩講解員和博物館的同事們送來了很多書籍,每次遇到不懂的地方我就請教他們,大家都非常耐心地為我解答。於是我也很快能獨立完成講解任務了。」陳梓彤說,最讓她感動的是寧夏人對職場親切、鼓勵、包容的新人態度。 週末閒暇時,陳梓彤也會穿梭在銀川的大街小巷,深入探索這座城市的每個角落,沿途的風景和路邊的小吃都讓她對這座城市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當實習期臨近尾聲,陳梓彤對寧夏愈發珍惜與不捨。 「這段經歷,不僅讓我在崗位上得到鍛煉,更是一次心靈上的成長。我積累了知識,對中華民族的多元文化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陳梓彤說,「期待以後有機會能重返這裡,為我的香港朋友做嚮導,帶他們領寧夏綏爛的文化與魅力。」 另一位香港學生陳女生因熱愛文化,選擇到寧夏一家非遺文創公司實習。 「日常工作比較忙,每天大家聚集起來研究如何創作出富有寧夏文化特色的文創產品。頭腦風暴式的工作氛圍和多彩的工作內容讓我很享受。」陳年攸說,“公司年輕人很多、很有活力,他們的專業精神和職業能力令我欽佩。” 「決定參加這次實習計劃,是因為被寧夏的非遺剪紙文化所吸引。」陳年攸一邊說著一邊拿起手邊的紅紙和剪刀,刀隨手動寥寥幾下,一張生動的人物肖像便躍然眼前。 “非遺對現實社會有著獨特的文化價值,回到香港我會不遺餘力地把寧夏的非遺傳播出去,讓更多人了解祖國內地博大精深的文化。” 「近一個月的時間,同學們透過不同的生活和工作體驗拓寬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實現個人的自我成長,樹立了更積極的價值觀。」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主席、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兼召集人譚麗欣慰地說。 「這裡的日子給我留下難忘的回憶,感覺更加自立,已經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 “這次實習,不僅深入見識了神秘古老的西夏文化,還鍛煉了人際交流溝通能力。” “我在專業技能、團隊合作和職業規劃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為未來職業生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多位香港青年的感言,也印證了譚麗的感受。在他們看來,香港是家,祖國是根,了解祖國各地的發展才能更好地建立香港,讓香港更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據了解,自2010年起,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積極參與推動香港學生到寧夏交流,旨在為香港大學生提供一個深入了解內地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寶貴機會,促進兩地青年的交流與學習。 「這項實習活動,對於加強香港與內地合作、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跨區域工作能力的人才,具有重要意義。」譚麗表示,未來將組織更多香港實習生到內地實習,真實觸摸內地的發展脈搏,也希望寧夏的大學生到香港去,讓兩地的年輕人更好地交流、互融。
連結報導
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入園儀式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非常榮幸受邀參加珠海高新區創新創業服務中心舉辦的“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入園儀式”並簽署了框架意向合作協議。這次簽署意義重大,旨在多方政策支持港澳人才創新創業:從“想法”到“项目”,從“项目”到“產業”,直接給資源、給場地、給補貼,同時深化港澳高校交流合作,促進港澳青年融入內地發展大局,投身大灣區創新創業。
連結報導.jpg)
【華人頭條-香港 】連結內地與香港:寧夏中山實習計畫為青年增添競爭力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於今年暑假期間舉行分别前往寧夏(25天)及中山(21天)的「青年職業技能提升內地實習計劃 2025」,讓香港青年以不同的方式走進內地,認識並了解最新的內地就業市場、工作環境及模式。而為了更好了解參與計劃的香港青年在實習期間的感受及經歷,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於8月31日假東蒲東華三院150周年庚子年董事局展覽大堂舉行總結分享會。蒞臨是次總結分享會的主禮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林至穎;廣東省政協委員會委員、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會長簡汝謙;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及港區召集人、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主席譚麗時等。
連結報導
【香港商報網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寧夏中山實習計劃完成 冀為青年增添競爭力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於本年暑假期間舉行分別前往25天寧夏及21天中山的「青年職業技能提升內地實習計劃2025」,讓香港青年以不同的方式走進內地,認識並了解最新的內地就業市場、工作環境及模式。而為了更好了解參與計劃的香港青年在實習期間的感受及經歷,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於今日(31日)舉行總結分享會,主禮嘉賓包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名譽會長林至穎;廣東省政協委員會委員、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會長簡汝謙;寧夏回族自治區青年聯合會常務委員及港區召集人、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主席譚麗時等。一眾參與青年都對自己的職涯規劃有更清晰的方向。
連結報導
【文匯報】港青:內地實習有助理解職場生態
為擴闊港青視野,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今年暑期舉辦「青年職業技能提升內地實習計劃2025」,先後透過25天寧夏及21天中山的生活體驗,讓他們認識並了解最新的內地就業市場、工作環境及模式,共有30名港青參與。為更好地了解參與者在實習期間的感受與經歷,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昨日舉行總結分享會,多名青年分享期間的趣事與所學,更對未來職涯規劃有更清晰的方向。
連結報導【文匯報】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青年專埸 逾60港青聽港區人大政協講感悟
香港文匯報訊 3月19日,寧港青年交流促進會、大灣區青年發年促進會、香港中山社團總會青委會、香港中山青年協會及大灣區社創公益總會聯合舉辦全國「兩會」精神分享會青年專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黃冰芬,全國政協委員李君豪作分享,組織逾60位香港青年參加活動及現場交流。
連結報導
【香港商報網】為香港未來而努力的一戰
2023年區議會選舉順利進行及圓滿結束,順利選舉產生88名地方選區議員和17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他們將與委任議員及當然議員共同組成香港特區新一屆區議會。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積極參與其中,為多區的候選人:沙田的蔡偉浩、蝴蝶灣的宋冰冰、中區的馮家亮,拼盡全力爭取廣大市民的支持和信任,為社區帶來更多的進步和發展。
連結報導
【巴士的網】為香港未來而努力的一戰
2023年區議會選舉順利進行及圓滿結束,順利選舉產生88名地方選區議員和176名地區委員會界別議員,他們將與委任議員及當然議員共同組成香港特區新一屆區議會。在過去幾個月以來,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積極參與其中,為多區的候選人:沙田的蔡偉浩、蝴蝶灣的宋冰冰、中區的馮家亮,拼盡全力爭取廣大市民的支持和信任,為社區帶來更多的進步和發展。
連結報導
【TVB】主席譚麗時獲訪問有關健康碼看法
連結報導
_page-0001%20(1).png)
【香港商報網】主席譚麗時於商報的文章 - 青年發展從基層開始
大灣區青年發展促進會日前開展「青少年職涯體驗計劃」,為年輕人提供一系列培訓,尚包括 : 如何寫履歷書、模擬面試、大灣區創新科技實例等,並帶領青少年前往科技公司參觀。在此過程中,該會將選擇一些表現積極的同學參與實習計劃,希望他們透過活動了解文化創意和創新科技等行業在大灣區的發展機遇,幫助青年尋找目標及方向。
連結報導
【搜狐】香港青年人應順「十四五」赴粵大灣區發展尋找新方向
香港人应迎粤大湾区发展未来发展自己所长的“十四五”,首次从政治、发展、战略等方面全面发展,应对香港青年发展的稳定。香港是文化创意和创新科技发展的好地方,拥有大量有创意和高质素的人材和配套,而且政府一直有大量的资源,加上香港与本土和海外地区的营商经验丰富,和香港的国际如果能够发挥作用而顺势而定,势必能够使香港青年人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打拼,把自己的梦想发展自己成实。
連結報導
【凤凰新闻】香港青年人应顺“十四五”赴粤大湾区发展寻找新方向
“十四五”首次从政治、发展、战略等方面全面发展,香港青年应赴粤大湾区发展寻找新方向。香港是文化创意和创新科技发展的好地方,拥有大量有创意和高质素的人材和配套,而且政府一直有大量的资源,加上香港与本土和海外地区的营商经验丰富,和香港的国际如果能够发挥作用而顺势而定,势必能够使香港青年人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打拼,把自己的梦想发展自己成实。
連結報導
【大公網】香港青年人应顺“十四五”赴粤大湾区发展寻找新方向
“十四五”首次从政治、发展、战略等方面全面发展,香港青年应赴粤大湾区发展寻找新方向。香港是文化创意和创新科技发展的好地方,拥有大量有创意和高质素的人材和配套,而且政府一直有大量的资源,加上香港与本土和海外地区的营商经验丰富,和香港的国际如果能够发挥作用而顺势而定,势必能够使香港青年人为自己的未来努力打拼,把自己的梦想发展自己成实。
連結報導
